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市州動態孝感正文

      孝感:打造“會呼吸”的宜居城市

      2024-03-27 11:09:25 |  孝感日報 | 

      打造“會呼吸”的宜居城市

      ——孝感城市建設一線探訪③

      早春三月,行走在孝感城區,從公園綠地到湖河水系、從城市道路到居民小區,都因為海綿城市的建設而發生變化。

      海綿城市,是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建設模式,從而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和減少城市洪澇災害的發生。

      3月18日,孝感主城區城市建設管理專題調研采訪團一行來到澴川路綜合改造項目現場,只見人行道全部采用透水混凝土,綠化帶建設了下沉式綠地,透水鋪裝、植草溝、植被緩沖帶、雨水花園……在這條路上,海綿設施應有盡有,海綿城市建設理念體現得淋漓盡致。

      海綿城市是城市建設模式的創新,也是城市發展理念的轉變。

      自2021年6月成功入選全國海綿城市建設首批示范城市以來,我市突出“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按照“滲、滯、蓄、凈、用、排”6字方針,科學布局城市藍綠灰空間,系統治理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地表地下、老城區、新城區,積極打造“韌性、宜居”城市。

      我市建立健全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機制,爭取國家補助資金10億元,謀劃實施海綿城市建設項目95個、總投資278.4億元。圍繞“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創示范”目標,抓緊抓實示范項目建設,海綿城市建設成效明顯。

      漫步美麗的老澴河河畔,沿岸花木蔥蘢,河水波光粼粼,空氣清新、景色宜人。從“臭水溝”升級為景觀水道,老澴河的變化有目共睹,這離不開老澴河“海綿化”的改造。

      澎湖灣小區因地勢較低,建成后遇到強降雨就導致雨水倒灌,形成內澇點,居民“看?!倍嗄辍N沂虚_展“一點一策”易澇點整治,在澎湖灣小區內部設置擋水設施、截水溝,新建排水泵站,抬高積水“門檻”,徹底告別了“逢雨必澇”的歷史,市民紛紛點贊。

      在城市更新中,我市全面落實“海綿+”“+海綿”理念,統籌做好地上和地下設施、綠化和硬化地面、雨水和污水治理,實現了海綿城市建設和城市更新行動“1+1>2”的效果。

      新建建筑小區、公園綠地、市政道路,均按照海綿城市要求設計和施工,雨水源頭減排已見成效。建成航空公園、董湖公園、理絲公園二期等城市內部調蓄空間,雨水削峰調蓄能力明顯增強;民邦壹號院、賽達水晶城等一批新建居住小區項目,建設多種海綿設施,有效兼顧海綿功能和景觀品質。

      截至目前,我市謀劃實施的95個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已完工63個、在建32個,完成投資240億元,“三大示范樣板”“兩大示范片區”基本建成。海綿城市績效考核在第一批20個示范城市中位居全國第9、中部第1。

      “內澇少了、水體干凈了、城市環境更加靚麗了……”市民對我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以來的變化,感受最為直觀。

      我市將乘勢而上,不斷拓展成效,做好示范期滿“后半篇文章”,深化推廣示范經驗,全域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加強人員力量、加大資金投入,做到孝感“滿目海綿、全域海綿”。(王德強、何任飛)

       來源:孝感日報( 2024年3月27日第01版